冬季祛濕,需分“濕熱”與“寒濕”,自己動手做杯茶,祛濕又健脾!
- 健康萬福
- 2018-12-02
- 1089
很多人,都知道,夏季,雨水較多,容易導致體內濕氣重,會很重視祛濕。而到了寒冷的冬季,氣候比較乾燥,此時,人們便“忽視”了祛濕事宜。冬季,依然要重視祛濕。
一方面,冬季雖然氣候乾燥,但是,冬季進補,吃得過於肥甘油膩,容易損傷脾胃,導致內濕嚴重。另一方面,濕氣一旦與寒氣結合成寒濕,對於人體健康,危害重要。
此外,如果體內濕氣重,還會影響冬季進補的效果,不利於身體對營養的吸收。冬季,同樣要注意祛濕。祛濕,需分“濕熱”與“寒濕”
濕氣,分為濕熱與寒濕。
是在疾病的形成過程中,有濕邪從寒而變,也有從熱而轉化。
1、環境所致
高溫高濕,或天暑地蒸,或嗜食酒酪,濕邪多從熱化,形成濕熱之症。居於陰冷卑濕之地,或嗜食生冷,濕邪多從寒化,形成寒濕之症。
2、體質差異
面紅陰虛者,易濕熱,成為濕熱病。面白陽虛之人,濕易從寒化,形成寒濕之症。
3、脾胃狀態
胃中積熱火盛者,感濕易於熱化,成為濕熱之症。脾胃虛弱者,感濕易從寒而化,形成寒濕之症。
如何區分“濕熱”與“寒濕”?
濕熱、口臭、口苦、舌紅,舌苔黃膩,容易煩躁,腸道不自由,大便粘滯。寒濕:舌苔潔白,舌質輕,食欲差,易困倦,怕冷。
自己動手做杯茶,祛濕又健脾
體內濕氣中,尤其是內濕,主要是脾虛所致。所以,祛濕,不能單單祛濕,同時,還要注意健脾。因此,用健脾祛濕的食材,做成祛濕茶飲,泡水喝,祛濕又健脾,效果加倍。
木丹陳皮茶
成份:蒲公英0.5g,可哥籽0.3g,牡丹0.3g
砂仁0.2g,紅豆0.2g,茯苓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陳皮0.1克和0.1克乾薑、芡實皮膚0.1克和0.1克,冬瓜淡竹葉為0.1 g和0.1 g馬齒莧,桔梗0.1 g 0.1 g 0.1 g,人參、荷葉、菊花、金銀花、0.05g 0.05 g,紫蘇葉、0.05 g
做法:1、以上食材,分別烘乾,炒熟;2、按照克重,搭配在一起,然後,全部碾碎;3、準備茶包,碾碎後的食材,裝入茶包,做成一個小茶包;4。一次拿一個袋子,用熱水代替茶。
適合人群:
濕熱者、寒濕者、二者兼具者,皆適宜。
解析:
上述24種食品均具有健脾、祛濕、促水、解毒作用。
其中,即有可以去濕熱的食材,也有可去寒濕的食材。
這樣搭配在一起,泡水喝,對於濕寒或者濕熱,甚至是二者兼具之人,祛濕健脾,效果尤佳。
其中,穆旦,能清熱除濕,水滲濕,脾止瀉。赤小豆、脾利濕、消腫,解毒。
蒲公英具有祛濕解熱、消火、利尿、除濕、改善濕熱所致舌苔噁心、發黃等功效。
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之效。竹葉輕巧,隨著水分和熱量的滲入就能看到好的。
陳皮,脾,抗噁心,調理開胃劑,濕痰。
紫蘇葉,出汗力強,可以出汗滋養,生氣,寬脾清除潮濕。
生薑,有散寒的作用。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
山藥,健脾胃,止瀉,痢疾。甘草,健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各種藥物
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健脾又祛濕,不妨試一試。
冬季祛濕,還要做好這幾點:
1、适当运动
越不愛動,體內濕氣就越容易堆積,所以,即便是寒冷的冬季,也要注意,進行適當的運動,十分有必要。
2、不吃生冷
生冷之物,要少吃,否則,易損害脾胃,影響其運化水濕之效,導致體內濕氣加重。
3、少吃油膩
冬季進補,要注意少吃油膩之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影響運化,不利於濕氣的排泄。
4、少喝酒
酒精,是濕氣的加速器,所以,想要很好的祛濕,一定要少喝酒,能不喝最好。
5、多泡腳
寒冷冬季,經常用熱水泡腳,不僅可驅寒暖身,還有益於排除濕氣,助力身體健康。
6、曬太陽
曬太陽,有助於調補身體陽氣,陽氣一足,對於體內濕氣的排除,十分有益。尤其是,曬曬後背、腰部、頭頂,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