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超額資產:租戶必須知道的權益與義務
- 四海經濟
- 2025-07-27
- 3

一、引言
公屋作為香港重要的公共房屋資源,旨在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可負擔的居住環境。然而,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部分公屋租戶的資產可能超出政府規定的上限,這不僅影響其居住權益,也可能涉及法律責任。本文將深入探討公屋租戶在資產申報方面的權益與義務,幫助讀者了解如何合法合規地維護自身利益。
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的規定,公屋租戶需定期申報家庭收入及資產狀況。若資產超過申請公屋資產上限,租戶可能面臨調整租金甚至終止租約的風險。因此,了解相關政策並履行申報義務,是每位公屋租戶必須重視的課題。 申请公屋入息
二、租戶在資產申報方面的權益
1. 知情權:了解資產審查的標準和程序
公屋租戶有權清楚知道房屋署如何審查資產,包括審查的具體標準、程序及時間表。根據香港房屋條例,房屋署必須公開相關資訊,確保審查過程透明公正。租戶可通過官方網站、熱線或辦事處查詢,了解最新的申請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
2. 申報權:如實申報資產的權利
租戶有權依法申報資產,包括現金、存款、物業、股票等。房屋署不得無故拒絕或干擾租戶的申報權利。若租戶對申報內容有疑問,可要求房屋署提供明確指引。
3. 申訴權:對審查結果不滿意可以申訴
若租戶對資產審查結果有異議,可向房屋署提出申訴。房屋署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重新審核,並給予書面回覆。租戶亦可尋求法律援助,確保自身權益不受侵害。
4. 保密權:個人資料受到保護
房屋署必須嚴格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確保租戶的資產資料僅用於審查目的,不得隨意洩露。租戶有權要求房屋署說明資料的使用範圍及保存期限。
三、租戶在資產申報方面的義務
1. 如實申報:誠實申報所有資產
租戶必須如實申報所有資產,包括境內外的銀行存款、投資、物業等。隱瞞或虛報資產屬於違法行為,可能面臨刑事責任。根據香港《房屋條例》,故意虛報資產最高可被判罰款及監禁。
2. 及時申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申報
房屋署會定期發出資產申報表,租戶需在指定期限內填妥並提交。逾期未申報可能被視為違規,導致租約被終止。租戶應留意房屋署的通知,避免因疏忽而影響居住權益。
3. 提供證明:根據要求提供相關證明文件
租戶需根據房屋署的要求,提供資產證明文件,例如銀行月結單、物業權狀、股票交易記錄等。文件必須真實有效,偽造文件將構成刑事犯罪。
4. 配合調查:配合房屋署的調查工作
若房屋署對申報內容有疑問,租戶有義務配合調查,包括接受面談或提供補充資料。拒絕配合可能被視為隱瞞資產,導致嚴重後果。
四、超額資產對租戶權益的影響
1. 可能被取消租約
若租戶的資產持續超過申請公屋資產上限,房屋署有權終止其租約。根據2022年數據,香港約有200宗公屋租約因資產超額而被終止。
2. 可能需要繳納額外租金
部分情況下,房屋署會要求資產超額的租戶繳納「富戶租金」,金額可能為市場租金的1.5至2倍。這將大幅增加租戶的經濟負擔。
3. 可能影響子女的升學和就業
部分學校或機構會核查學生的家庭居住狀況,若因資產超額失去公屋資格,可能影響子女申請助學金或就業機會。
五、如何保障自身權益
1. 了解相關政策法規
租戶應定期查閱房屋署的最新政策,特別是申請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的調整。這有助於提前規劃,避免無意中違規。
2. 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若對資產申報有疑問,可尋求律師或社工的協助。專業人士能提供合法建議,幫助租戶維護權益。
3. 保留相關文件證據
租戶應妥善保存所有與資產相關的文件,以備房屋署核查。這些文件也是申訴時的重要證據。
4. 積極維護自身權益
若認為房屋署的處理不當,租戶應積極提出申訴,必要時可透過法律途徑解決爭議。
六、常見誤解與澄清
1. 誤解:只要不被發現,就可以隱瞞資產
事實上,房屋署會透過多種渠道核查資產,包括與土地註冊處、銀行等機構合作。隱瞞資產的風險極高,一經發現將面臨法律制裁。
2. 澄清:隱瞞資產屬於違法行為,後果嚴重
根據香港法例,虛報資產可被檢控,最高刑罰為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此外,租戶還需補繳差額租金。
3. 誤解:資產超額就會立即被取消資格
實際上,房屋署通常會給予租戶一段寬限期(通常為12個月)處理超額資產。只有在寬限期後仍超額,才會終止租約。
4. 澄清:房屋署會給予租戶處理資產的機會
租戶可在寬限期內通過合法途徑調整資產,例如出售物業或轉移存款,以符合申請公屋資產上限的要求。
七、結論
公屋租戶在享受居住權益的同時,也需履行資產申報的義務。只有合法合規地管理資產,才能長期穩定地居住在公屋中。希望本文能幫助讀者全面了解相關權益與義務,避免因誤解或疏忽而影響居住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