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的前期5個表現,你占了幾個?希望你一個也沒有

焦慮

同其他疾病一樣,焦慮症也有一個病情逐漸加重的過程,有以下症狀表現並超過2周,就應該及時就醫進行心理疏導並做進一步診斷了。

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精神壓力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征。焦慮症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症狀(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焦慮症分為急性或慢性,其臨床表現與發病時間長短各異。盡管如此,焦慮症的情緒異常和身體症狀表現仍存在以下典型特點。

1.未來威脅

這種情緒指向未來,它意味著某種威脅或危險,即將到來或馬上就要發生。經常無須有的擔心是焦慮症患者典型的症狀之一。如他們會擔心自己的親人、自己的財產、自己的健康等,而這些情況在常人看來很正常,即焦慮症患者的反應與實際情況不符或偏差頗大。

2.情緒激動

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病人基本的內心體驗是害怕,焦慮症特徵如提心吊膽,忐忑不安,甚至極端驚恐或恐怖。發作性或持續性地出現莫名其妙的害怕、緊張、焦慮、恐懼不安等心理。患者可能有一種期待性的危險感,感到某種災難降臨,甚至有死亡的感受。許多患者同時還伴有憂鬱症狀,對目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和樂趣。有時情緒激動,失去平衡,經常無故地發怒,與家人爭吵,對什么事情都看不慣,不滿意。

3.全身緊張

這種情緒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種死在眉睫或馬上就要虛脫昏倒的感覺。焦慮症患者常常覺得自己不能放松下來,全身緊張。他面部繃緊,眉頭緊皺,表情緊張,唉聲歎氣。

4.恐懼情緒

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威脅和危險患者所產生的焦慮、恐懼情緒與現實相差甚大。即是說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威脅和危險,或者,用合理的標准來衡量,誘發焦慮的事件與焦慮的嚴重程度不相稱。

5.軀體不適感

軀體不適感與焦慮體驗的同時,患者會伴隨一些軀體的不適感、精神運動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亂。軀體上的不適表現常為焦慮症的早期症狀,如心慌、胸悶、 氣短、心前區不適或疼痛,心跳加快,全身疲乏,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簡單的日常家務工作變得困難不堪、無法勝任等。如此症狀反過來又加重患者的擔憂和焦慮,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絕大多數輕度焦慮症患者還有失眠、早醒、夢魘等睡眠障礙,手抖、手指震顫或麻木感,月經不調、食欲減退、頭昏眼花、恐懼焦慮,嚴重時有某種瀕死感等。

在巨大的壓力下,焦慮已然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個體面對疫情產生焦慮情緒的原因如下:

1.社會環境

此次疫情的出現和發展具有突發性、廣泛性、不確定性等特點,隨著官方發布的確診人數激增,交通管制和隔離措施的實施等,社會公眾出現適度的焦慮、憤怒、恐慌等情緒是正常的。

2.網絡信息環境

在疫情開始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後,網絡上出現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不乏大量的虛假信息、謠言和負面信息,有些人過度沉浸於這些虛假的、負面的信息中,故而產生了焦慮、恐慌等情緒。

3.“疑病”心理

有些人過分擔心自己被感染或患病,他們經常測量體溫,體溫稍微升高、偶爾咳嗽幾聲、身體稍有不適就懷疑自己被感染了,於是一直處於焦灼的情緒狀態之中。因疑病產生的焦慮又會使個體心神不寧、軀體不適,進一步加劇個體身心不適的感受,如此反複,便會形成惡性循環,個體可能會出現更為激烈的應激反應或更加嚴重的情緒障礙。

4.心理疲勞

長時間的高度、過分的關注大量的疫情信息後,有些人會出現心理疲勞感,他們早期出現過多的同情和情感投入,在後期會出現情緒淡漠甚至麻木的現象。這不是情感冷漠,而是由於之前面對超載的疫情信息輸入,心理上產生了疲勞感。

5.人際交往問題

長期居家所導致的人際交往缺失,以及親朋好友可能因為疫情滯留在外地無法及時回家,造成一些人過度擔憂,從而引起焦慮情緒。另外,很多人可能要面對在封閉的空間中,長時間與父母、伴侶或子女相處,在相處過程中容易出現摩擦進而導致親子關系或夫妻關系緊張,產生焦慮情緒。

雖然對於焦慮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但科學家們一致認為,及時排解壓力是預防焦慮症的關鍵。正常作息,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調整生活作息時間,適度運動,維持正常、規律、健康的生活方式。


網站熱門問題

焦慮症可以治癒嗎?

處理焦慮可能很困難. 但是,即使沒有治癒方法,也有很多好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你感覺更好. 如果你有焦慮,請與你的醫療保健提供者交談. 它們可以幫助你找到對你,你的生活管道和你獨特的症狀都有效的焦慮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