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媽媽的乳房問題:超聲波助你安心度過哺乳期
- 健康萬福
- 2025-06-26
- 1

一、產後乳房的變化
產後媽媽的身體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乳房。乳汁分泌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主要由荷爾蒙調控。產後2-3天,乳房開始分泌初乳,隨後逐漸轉變為成熟乳。這個過程中,乳房可能會出現脹痛、硬塊等現象,這通常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然而,如果脹痛持續加劇,伴隨發燒、乳房紅腫等症狀,則可能是乳腺炎的徵兆。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據,約10-20%的哺乳期媽媽會患上乳腺炎。此外,哺乳期乳癌的風險雖然較低,但仍需警惕。研究顯示,哺乳期乳癌的發病率約為0.1%,但由於乳房組織密度高,診斷難度較大。
1.1 乳汁分泌的生理過程
乳汁分泌主要受催乳素和催產素的影響。產後初期,乳房會分泌少量初乳,富含抗體和營養。隨著哺乳次數的增加,乳汁分泌量逐漸穩定。這個過程中,乳房可能會感到脹痛,這是由於乳腺管擴張和乳汁積聚所致。
1.2 乳房脹痛、乳腺炎等常見問題
乳房脹痛是哺乳期常見的問題,通常發生在產後3-5天。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演變為乳腺炎。乳腺炎的症狀包括乳房紅腫、發燒、全身乏力等。香港衛生署建議,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就醫。
1.3 哺乳期乳癌的風險
哺乳期乳癌雖然罕見,但仍需警惕。由於哺乳期乳房組織密度高,傳統的乳房X光檢查效果有限,此時胸部超聲波成為重要的診斷工具。
二、超聲波在產後乳房檢查中的作用
胸部超聲波是一種無輻射、無痛的檢查方法,特別適合哺乳期媽媽。它可以清晰顯示乳房內的結構,幫助醫生診斷乳腺炎、區分良性腫塊和惡性腫瘤,並指導膿瘍引流。
2.1 診斷乳腺炎
超聲波可以檢測到乳腺管阻塞和炎症區域,幫助醫生及時診斷乳腺炎。根據香港醫管局的數據,超聲波診斷乳腺炎的準確率高達90%以上。
2.2 區分良性腫塊和惡性腫瘤
哺乳期乳房腫塊多為良性,如乳腺囊腫或纖維腺瘤。超聲波可以通過腫塊的形狀、邊界和血流信號來判斷其性質。惡性腫瘤通常邊界不清,內部血流豐富。
2.3 指導膿瘍引流
如果乳腺炎發展為膿瘍,超聲波可以精確定位膿腔,指導醫生進行引流,避免不必要的創傷。
三、產後超聲波檢查的安全性
許多媽媽擔心超聲波檢查會影響母乳或嬰兒健康。事實上,超聲波是一種聲波,無輻射,對母乳和嬰兒完全無害。
3.1 對母乳的影響
超聲波不會改變母乳的成分或分泌量,媽媽可以放心檢查。
3.2 對嬰兒的影響
超聲波檢查過程中,嬰兒無需接觸任何有害物質,因此對嬰兒沒有任何影響。
四、產後超聲波檢查的注意事項
為了確保檢查的準確性,媽媽們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4.1 檢查時間
建議在哺乳後進行檢查,因為飽滿的乳房會影響超聲波的穿透力。
4.2 與醫師充分溝通
檢查前應詳細告知醫生自己的哺乳情況和症狀,以便醫生選擇最合適的檢查方法。
五、如何預防產後乳房問題?
預防勝於治療,以下是一些實用的預防措施:
5.1 正確的哺乳姿勢
正確的哺乳姿勢可以減少乳腺管阻塞的風險。媽媽應確保嬰兒含住整個乳暈,而非僅吸吮乳頭。
5.2 定時排空乳房
定時排空乳房可以避免乳汁積聚,降低乳腺炎的風險。建議每2-3小時哺乳一次,或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
5.3 注意乳房清潔
保持乳房清潔可以減少細菌感染的風險。每次哺乳前後,應用溫水清洗乳頭。
5.4 適當按摩乳房
輕柔的乳房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脹痛。按摩時應從乳房外側向乳頭方向輕輕推按。
六、哺乳期乳房腫塊:需要擔心嗎?
哺乳期乳房腫塊多為良性,但仍需警惕。超聲波可以協助判斷腫塊性質,並提供後續處理建議。
6.1 超聲波協助判斷腫塊性質
超聲波可以清晰顯示腫塊的結構和血流情況,幫助醫生判斷其性質。良性腫塊通常邊界清晰,內部均勻;惡性腫塊則邊界不清,內部血流豐富。
6.2 後續處理建議
如果超聲波檢查顯示腫塊為良性,通常只需定期觀察;如果懷疑為惡性,則需進一步檢查,如穿刺活檢。